污的作文800字?向污染宣戰 20世紀的發展像一匹駿馬一樣飛速前進,無論是工業還是科技都在快速發展。可是在這同時,另一幕又戲劇化的發生了:廢水污染了可愛的海洋,廢氣污染了碧藍的天空,兩極冰山融化、溫室效應增加……先說被廢水污染的渤海吧!渤海是毛澤東主席曾經暢游過的地方。可是誰又想到如今渤海已經變成了一條“垃圾河”。那么,污的作文800字?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敬愛的校領導:
您們好!
我是本校的一名X年級學生。我在這個美麗的校園學習、生活、玩耍了已有X年之久。校園的每一寸土地,每一處景物都給我留下來深深的回憶,有幸福的,有快樂的。每天早晨,我伴著鳥兒唧唧喳喳的歌唱聲上學;每天下午,我伴隨著夕陽的光輝放學。不知不覺中,對學校有了的情感,學校正如我另一個家。
家中難免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最近,總聽見水龍頭的滴水聲,總看見大樹下的瓜果皮屑,總瞧見草叢上深深的腳印,總望見操場上的糖果包裝紙......
作為本校的一名學生,作為六年級的一位大姐姐,作為這個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我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校領導能在百忙之中抽出空來看看:
一、在水龍頭處,貼上關于珍惜水源的廣告標語,讓學生們在用完水后,擰緊水龍頭,莫要浪費了地球上任何一滴水,也莫要讓水費白白流失。
二、在草坪處、花壇處、大樹下,豎上關于愛護花草樹木的廣告標語,一旦發現同學不理會或者不明白廣告標語,及時教育他們改正踐踏花草樹木這個缺點,如有同學屢教不改、屢勸不聽,給予批評或處罰。
三、在樓梯各處,操場各處,在全校的各處安放一個或多個垃圾箱,并貼上關于保護衛生、愛護環境之類的廣告標語。如果仍有同學執意要將垃圾扔到地上,罰掃操場或其他地方一個月,再犯在罰。
環保
每當坐窗明幾凈教室里,漫步水清鏡明湖畔旁,飛馳綠草如蔭足球場時,都感種愜意。但個潛伏們身邊久危機慢慢爆發,許有天這美麗景物離們遠去。這切都人類手造成。天堂門鑰匙地獄門鑰匙都捏人類自己手。們學生應該自覺履行保護環境責任,提環保意識,增強法制觀念,落實環保行動。做“文明衛士”。
們地球個美麗無比星球。但水土流失、沙漠化仍不斷困擾著人類。瘋狂地侵吞著人們賴以生存土地。據有關資料統計,地球沙漠、荒地以每年2700萬公傾速度擴展,國沙化土地以每年1560平方公里面積延伸。目,國已有128萬平方公里土地沙化,而潛沙化土地差不有15萬平方公里。荒漠化已成危害全球環境最嚴重問題。
曾看個寓意深漫畫,畫面兩輛汽車行駛著,面輛車人敲鑼打鼓,還紅紙道:報喜,化工廠增產,產值3萬元。輛車人愁眉苦臉,張紙著:報憂,因化工廠污染,糧食減產30萬斤,附近居民身體嚴重受損,周邊幾條河流無法使,法院判其限期整改并處罰金。孰喜孰憂,顯而易見。所有這些,都自然向們發出警告,提醒們不忘自然嚴厲懲罰那些慘痛教訓。這就提示們以定保護環境。
環境污染給們身心帶損害。保護們健康,就需們社提加強環境保護認識。地球們母親啊,們不該量污水排血管里,量垃圾埋肉體。
低碳環保
我們的地球需要我們共同來愛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珍惜資源,降低能耗。
通過看電視,查資料,我明白了什么事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中盡量少排放二氧化碳。我們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也知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但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卻可以少減少碳排放。
以前,總是把燈開個徹夜到明,水從晚上低到明天早上。低碳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細節上注重節能消耗。做事時,能不開燈就不開燈了,可以靠窗外的陽光來相助。就連小小的手機電池在插座上插時都會排放著可怕的二氧化碳,只要充完電就應該把電池取下來。
事實上,每一個人都可以享受“低碳生活”:少用一個塑料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00克;5層樓以下,以爬樓梯代替電梯,每次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00克;選擇應季水果,平均每天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5克;夏天空調調高一度,每天減少二氧化碳;多種一棵樹,一年可吸收18.3克二氧化碳……節約一張紙,少用一度電,少用裝飾燈,選用節能燈管。這些告訴我們:低碳生活人人都可以做到!
簡單理解,低碳生活就是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
過去的一段時間里,許多人環保意識還很淡漠,垃圾隨手亂丟
的現象還很多,馬路街道成了垃圾的“舞臺”,甚至在許多公共場
所垃圾都成了“必有”的重要組成部分,垃圾“孤兒”得寵使它越
來越肆無忌憚了。
我家小區附近有條小路,兩邊都是一些餐飲小店。店里菜飯的
殘渣垃圾都隨手向路上扔。盡管每天都能看到好幾個清潔工輪流清
理,可清理垃圾的速度遠不如“生產”垃圾來得快。特別是夜幕降
臨,每當走過這條小路,放眼一望,唉!真是“接天垃圾無窮盡”
。我看著不免有些心酸——飯菜飄香,卻還隱隱攙雜著垃圾的腐臭
味。
這只是垃圾給一條小路制造的“麻煩”呀,假如,每個人同時
隨手丟一個垃圾,全世界就會同時出現了數十億個垃圾“孤兒”,
那又會覆蓋多少道路、街區、公園……
現在,人們的環保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做到定點投放不亂
扔了,但這種一扔了之決不是可取之道。就算是一只小小的塑料袋
在自然條件下要近二百年才能被降解,何況還有像廢電池等污染更
重的垃圾呢。因此,給垃圾安個“家”那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其實
,垃圾的“家”就是按一定的屬性給它分類,再按類投放。這樣,
各種垃圾就都有屬于自己的“家”啦。廢紙、塑料、玻璃、金屬、
布料等的“家”是可回收垃圾桶,統一回收再利用;在自然條件下
易分解的不可回收垃圾,如果皮、剩飯、花草樹葉等,它們的“家
”是不可回收垃圾桶,再集中掩埋;廢電池的“家”則是廢電池專
用收集箱。
人類活動所引起的環境質量下降而有害于人類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發展的現象.當進入環境的廢物濃度或有害于人類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發展的物質總量超過環境自凈的能力,就會造成環境污染.環境污染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資源的不合理使用和浪費,使可用資源作為廢物排入環境而造成危害.環境污染不僅能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危害,而且能對機體的免疫功能產生影響,引起生物體遺傳物質的變化.長期接觸環境中的致癌因素還可引起惡性腫瘤,稱為環境(性)癌.環境污染按環境要素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按污染物的性質可分為生物污染、化學污染和物理污染;按污染物的形態可分為廢氣污染、廢液污染、固體廢物污染、噪聲污染、輻射污染等;按污染產生的原因可分為生產污染和生活污染,前者又可分為工業污染、農業污染、交通污染等;按污染物的分布范圍又可分為全球性污染、區域性污染和局部性污染等.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積已經達到3600萬平方公里,占陸地總面積的1/4,成為全球生態的“頭號殺手”,而且每年仍以5萬至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擴展;全世界受荒漠化危害的國家達110多個,10億人口受到直接威脅這意味著,地球上已有1/4的土地基本失去了人類生存的條件
森林銳減直接導致了全球六大生態危機.
一、綠洲淪為荒漠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積已經達到3600萬平方公里,占陸地總面積的1/4,成為全球生態的“頭號殺手”,而且每年仍以5萬至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擴展;全世界受荒漠化危害的國家達110多個,10億人口受到直接威脅.這意味著,地球上已有1/4的土地基本失去了人類生存的條件.
二、水土大量流失
水土流失是森林破壞導致的最直接最嚴重的后果之一.只要地表有1厘米厚的枯枝落葉層,就可以把地表徑流減少到裸地的1/4以下,泥沙量減少到裸地的7%以下;林地土壤的滲透力更強,一般為每小時250毫米,超過了一般降水的強度.一場暴雨,一般可被森林完全吸收.由于森林的嚴重破壞,全球水土流失日益加劇.目前,全世界有l/3的土地受到嚴重侵蝕,每年約有600多億噸肥沃的表土流失,其中耕地土壤流失250多億噸.全球地力衰退和養分缺乏的耕地面積已達29.9億公頃,占陸地總面積的23%.
三、干旱缺水嚴重
森林被譽為“綠色的海洋”、“看不見的綠色水庫”.據測定,每公頃森林可以涵蓄降水約1000立方米,l萬公頃森林的蓄水量即相當于1000萬立方米庫容的水庫.由于森林銳減及水污染,造成了全球性的嚴重水荒.目前,60%的大陸面積淡水資源不足,100多個國家嚴重缺水,其中缺水十分嚴重的國家達40多個,20多億人飲用水緊缺.預計今后30年內,全球約有2/3的人口處于缺水狀況.
四、洪澇災害頻發
水災與旱災是一對“孿生子”.破壞森林,必然導致無雨則旱,有雨則澇.大量事實說明,森林有很強的截留降水、調節徑流和減輕澇災的功能.森林憑借它龐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葉層和發達的根系,能夠起到良好的調節降水的作用.森林的防洪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截留和蓄存雨水;二是防止江、河、湖、庫淤積.這兩個作用削弱后,一遇暴雨必然洪水泛濫.
五、物種紛紛滅絕
科學家分析,一片森林面積減少10%,能繼續在森林中生存的物種就將減少一半.地球上有500萬至5000萬種生物,其中一半以上在森林中棲息繁衍.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壞,現有物種的滅絕速度是自然滅絕速度的1000倍.聯合國預測,1990—2000年每年可能失去了1.5萬至5萬個物種.目前,地球上的物種已消失了25%,還有20%—30%存在滅絕的危險.
六、溫室效應加劇
近代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天然氣等,使得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在過去110多年里由270毫升/立方米上升到350毫升/立方米,到21世紀中期將達到600毫升/立方米.而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氣,每公頃森林平均每生產10噸干物質,吸收16噸二氧化碳,釋放12噸氧氣.
從這六大生態危機可以看出,破壞森林的后果是極其嚴重的.科學家們斷言,假如森林從地球上消失,陸地90%的生物將滅絕;全球90%的淡水將白白流入大海;生物固氮將減少90%;生物放氧將減少60%;許多地區的風速將增加60%至80%;同時將伴生許多生態問題和生產問題,人類將無法生存.目前,森林銳減導致的一系列生態危機,已經構成了對人類的嚴重威脅.
土地資源是三大地質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之一,是人類生產活動最基本的資源和勞動對象.人類對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但同時也造成對土地資源的直接破壞,這主要表現為不合理墾植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鹽堿化及土壤污染等,而其中水 土流失尤為嚴重,乃當今世界面臨的又一個嚴重危機.據估計,世界耕地的表土流失量約為230億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蝕、搬運和沉淀的整個過程.在自然狀態下,純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蝕過程非常緩慢,常與土壤形成過程處于相對平衡狀態.因此坡地還能保持完整.這種侵蝕稱為自然侵蝕,也稱為地質侵蝕.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特別是人類嚴重地破壞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壞和土地物質的移動,流失過程加速,即發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國土地資源遭到破壞的最常見的地質災害,其中以黃土高原地區最為嚴重.我國目前水土流失總的情況是:點上有治理,面上有擴大,治理趕不上破壞.全國水土流失面積解放初期為17.4億畝,到1980年約治理6億畝.由于治理趕不上破壞,水土流失面積卻擴大到22.5億畝,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6,涉及近千個縣.全國山地丘陵區有坡耕地約4億畝,其中修梯田約1億畝,而另外3億畝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噸/年.
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可使大量肥沃的表層土壤喪失.據統計,我國每年流失土壤約50億噸,損失N、P、K元素約4000多萬噸.
水庫淤積,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濫成災.
威脅工礦交通設施安全.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災害,危及工礦交通設施安全.
惡化生態環境.20世紀30~60年代,人們對于水土流失災害的認識還停留在對土地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方面,但在60年代以后,開始聯系到人類整個環境所受的影響,包括沉淀物的污染,生態環境的惡化等.
水土流失是地表徑流在坡地上運動造成的.各項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減少坡面徑流量,減緩徑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沖能力,并盡可能抬高侵蝕基準面.在采取防治措施時,應從地表徑流形成地段開始,沿徑流運動路線,因地制宜,步步設防治理,實行預防和治理相結合,以預防為主;治坡與治溝相結合,以治坡為主;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以生物措施為主.只有采取各種措施綜合治理和集中治理, 持續治理,才能奏效.
以上就是污的作文800字的全部內容,牽牛鎮三月雨紛紛。交織的絲雨,密密麻麻、朦朦朧朧如畫;淅淅瀝瀝的音符,悠揚卻又感傷……爹娘終于回來了,瀟瀟向窗外望去,日思夜想的那兩個人終于出現了。瀟瀟奔到門口,一下子撲到爹娘的懷里,還不時地用手掐著自己的胳膊,“哦,這不是夢!”一向灰暗的眸子見到了天藍,澄澈清晰。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